何謂「癮」?若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,就是「癮」了吧!

 

說實在,推理片對我來說是種戒不掉的癮,儘管別人說:「『陌生的孩子』、『送行者』與『班傑明的奇幻旅程』都比這部好看!」但還是忍不住想讚賞一番,這別出心裁的設計。

 

嫌疑犯X的獻身.jpg 

 

一般警方辦案,都是先從發現被害人開始(找不到被害人,還需要推理幹麻?),接著證明身份才開始一連串的緝兇。

 

第一、回推"屍體陣亡"時刻(假如這無法偽照的話),而大部分的推理也就是從這時刻開始。

 

第二、警方在牆上貼著各個可能的嫌疑犯。

 

第三、細列每名嫌疑犯可疑動機,反覆推敲誰的動機最有可能,列為跟監調查的目標。

 

第四、詳問「不在場證明」是否成立。

 

第五、找證據、絞盡腦汁逼出或找出兇手,就這樣...

 

但,假如「屍體認定」就發生錯誤呢?根據大學所上的邏輯學 - 若非則不論事實是對或錯,皆是錯,若再以科學一點的講法也就是...

 

IF FALSE and then ALL of ANSWERS are WRONG

 

但這確實一般人常忽略的盲點,發現屍體後?就被兇手引導到屍體身分不正確的路子上,難怪警方怎樣找兇手的破綻都找不著...

 

而在片中石神與湯川、草雉的對話,可從句句機鋒中找出作者想要透露的機鋒...

 

「我只是針對一般人自以為是的盲點出題。」

 

「凡人想以複雜的方法掩飾某件事時,往往因為複雜而自掘墳墓,可是天才不會這麼做,他會選用極其單純、但是常人想像不到、常人也絕對不會選擇的方法,將問題一口氣複雜化。」

 

所以當屍體是錯時,往回推屍體陣亡時刻也是錯的,那麼即便找到真正兇手,而警方所詢問的都是錯的,自然連犯人都能「自在悠遊且輕鬆」連說謊都不用地證明自己的清白。

 

以上,不得不佩服原作 - 新本格派東野巧心的設計。

 

 

 

再者,探討一下劇中石神對靖子的感情。

 

總覺得石神對靖子的愛,超越一般人所能理解的範圍,如今,這世界上哪個伴侶連自己生命都可以放棄,只為另一伴可以幸福快樂過活呢?即便另一伴所選擇不會是他,他也覺得不重要...

 

我想這好像大家曾說過:「選擇放手的人,不一定痛地傷地比另外一伴來得更好受、更好過的道理一樣吧!」

 

事後,「天才數學家」發現擋不住「天才物理學家」的步步進逼時,毅然決然地選擇頂罪自首,因為他明瞭物理學家再如何的推敲逼近真相,終究比不上「一個有罪之人的自白」,所以他毅然決然選擇保全靖子...

 

最後,他倆在警局走廊相遇時,是整部戲最哀慟也最美的時刻。靖子跪倒在他面前,泣訴:「我要和石神先生一起接受懲罰」,而這也好像最初想代女兒投案一樣的心情,但也直到這刻,他與她的愛情終於誕生卻也到了盡頭。

 

我想,石神寧願靖子不回應他的愛,他寧願她不值得他如此犧牲吧!我想...

 

 

 

這部戲符合林志炫在星光大道講評楊宗煒時所說:「最動聽的情歌,眼淚指能在眼框裡打轉,只准留下一滴的那種境界。」好不好看,就看看倌們認不認同這句話就是了..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lleng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