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一樣的習慣  

一年之前,我習慣在咖啡店打發整個下午,不管是寫程式、看書或者是發個楞。而一年之後,我依舊在某個午後,杭州西湖某咖啡廳內,一樣打開電腦,點杯拿鐵,然後跟她透過網路聊上了幾句。

 

那日往西湖路上,路上無風無雨,甚至有點熱,想是西湖水蒸發的緣故。自小腦袋裡不知為何總有條這樣記憶:「水蒸發時可以調節氣候,但是蒸發那時,卻也是最熱的時候。」

 約莫四點左右,我遇著了「Family Mart」,或許是看到熟悉的便利商店,也沒多想什麼,便拐了進去,直往放水的地方而去。而那時,我才覺得,這30分鐘的路程怎麼這麼遠阿!於是,在把高德地圖打開,打算來好好研究一下。(畢竟,我自己知道自己是什麼咖,在獨自旅遊時,可沒人提醒我。)

「靠!馬的,這原來是開車的距離與時間。」頓時驚醒的我,除了那字,還是只能用那字形容。但這僅僅只是剎那,便心境已轉,若要在確切點形容,那就是從拿「礦泉水」的手變成拿隔壁的「王老吉」而已。

我就是這樣,對過去,或已是事實的事情,就這麼容易放下心,難怪她常會說我:「無感!」

有時甚至蠻喜歡這兩個字,那代表著是一種「大風任他追,我不動如山」的感覺,一種「靜」地引不起任何水波的境界。或許她也理解,但她總是說:「真不曉得『工作』到底是什麼鳥事,竟能惹得你一刻動怒,那可真羨慕!」

哈~

十分鐘後,我帶著王老吉,繼續往西湖前進,這時已經約四點二十分左右,而既已知道那是已開車計算的時間,那我應該還需要走上一個半小時左右。 

 

蘇堤   

走著,走著,不知覺中,我已在「蘇堤」上了。走到蘇堤便 會想到蘇東坡,想到蘇東坡,便會想到「江城子」的「十年生死兩茫茫,不思量,自難忘」這闕詞。

想像不到,數千年前,這條蘇堤是什麼樣子?現在這條蘇堤很像大學裡從大門口那條直躺躺的道路,金黃的陽光被兩旁搖曳的樹蔭灑弄著,那是種「小清新」的感覺,如圖片裡那騎著腳踏車的女孩,還有不在照片中的兩位男學生,在那論三國。

A:「你認識『賈詡』這人嘛?」

B:「知道,三國裡屢獻奇策的人。」

A:「哪你可說說看,賈詡的幾個你以為的『奇策』嘛?」

B:「賈詡在張繡旗下時,獻策殺死了『典韋』與『曹昂』。bla bla…」

A:「那可不是奇策,那是賈詡憑藉著過去經驗,與當時的狀況判斷後,理應的計測。換句話說,就是現代數據分析的『建模』...」

哈~這有趣!我便默默在這兩人之後跟上了十五分鐘的路途,細細聆聽這世代的大陸學子有趣之處。 

IMG_5088.jpg

直到,這群小貓才讓我脫離了「古代資料分析師」的世界。這幾隻小貓,不怕人,就在蘇堤旁的草叢上懶洋洋地躺著,坐著。哈~想當初,我們家的阿嬌阿飛也曾經這麼輕盈靈巧過。

然後,我又經過了幾個墳塚,才發覺古代許多人都選擇葬在西湖旁,有...岳王廟、武松、張順、蘇小小與秋瑾。

岳王墓

武松墓

 

IMG_5124.jpg  

蘇小小墓

秋瑾墓    

 

「雷鋒夕照」是西湖十景之一。一路上,我最喜歡這個景色,特別是羨慕那夕陽下的輕舟,隨波搖曳,然後望著夕霞攏照著雷峰塔,回想著白蛇許仙的故事,那多愜意與逍遙,一點塵世不沾身的感覺。

IMG_5101.jpg

IMG_5114.jpg   

 

約五點四十五分,終於找到西湖旁預定的目的地,一家「咖啡店」(我也忘了名字),走到最角落的角落,點上最熟悉的拿鐵,打開習慣的macbook air,打開 line,跟她說說我白痴的行為與這路上的形形色色...

這日的下午,可真悠哉~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西湖 雷鋒夕照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allenging 的頭像
    challenging

    紅妝季布

    challeng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