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早,室友幾經掙扎,最後決定用忐忑的心情洗衣服,而我則不想浪費這難得光陰,拿著地圖獨自在巴黎街頭走走。
而本來目標是「索邦大學」,但途中臨時念頭一轉,到了更遠的「盧森堡公園」,建於1613年,佔地224,500平方公尺,古蹟似乎在法國是隨處可拾。
(公園內的獅子,回頭看守著法國參議院,很有氣勢。)
「其來有自」這句話,是不無道理的。即便是臨時起意轉到盧森堡公園,後來我也會想個理由合理化他,如看看法國人於假日如何對待公園?是發汗跑步?或悠哉午睡?甚輕鬆讀書?今天就來實地考察一番。
(轉入公園其中之一入口後,一條道路,遠處即有兩人緩慢地跑步著。)
巴黎的冬陽不暖而刺眼,雖然如此,但你還是會戀上這陽光,原因是他讓法國變得很有光與影及亮與暗層次,影子與實體的錯綜複雜,著實令景色悅目不少。
(遠處看到四隻鴿子,於是輕輕悄悄地想看他們在幹嘛?為何四隻群聚在這?)
(這四隻鴿子也太可愛了吧!應該是在偷偷地睡回籠覺,我猜。)
而在往前走去,有個大水池在中央處,池中有若干的「遙控帆船」在那悠哉悠哉,要被風吹倒的模樣,哈~
(我想,那兩個女生應該是被清澈的池水與倒映的建築吸引,而站立許久,約莫五分鐘。)
(樹林與參議院的地理關係圖。)
對了!公園裡的雕像都是出現在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或動物,然後還有一些藝術家的雕像,如貝多芬...等。
(這裡的草皮種得真是漂亮,印象中,想不到台灣哪邊有這麼漂亮的草皮,如了,高爾夫球場吧!)
(然後,這是我可以拍到的第三種植物顏色 - 黃色,哈!真地方跟布魯日一樣,夏秋之際來時,一定很漂亮。)
(從盧森堡公園出來後,不知道在哪也往哪拍的艾菲爾鐵塔,這是今天下午的目標!)
我常嚷著說:「我沒有辦法一個人旅行,撇除是『路痴』這事情外,最大的原因是『對影成三人』的景象太過孤寂。」
成長,可以忍受孤獨,但成長中的小插曲總希望有三五好友或佳人相伴,畢竟那是快樂的時光,嘰嘰喳喳,呱呱屋啦啦都比靜寂好上太多。
而今日在異鄉第一次自己一個人走走,雖然看到很多美不勝收的美景,但感覺仍少了點什麼東西...
要是老時,能在盧森堡公園的長椅上,跟著老伴一起在那享受陽光,用眼睛徜徉於藍天,用皮膚感覺那徐徐涼風。手牽著看著一樣的景色,我想什麼話都不必多說。
長椅上的兩人都會覺得此生至此,夫復而求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