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、道、釋,自古為支撐中國文化的三隻參天大柱,更進而衍生出如布袋戲般帶有神祕詭異色彩的傳說。
儒,「蜉蝣子,天地依,水波不興煙月閑。」講求的是仁義之道,恪守禮儀。
道,「忘塵人,千巒披,山色一任飄渺間。」講求的是清靜無為,道法自然而去向遠大。
釋,「生的無奈;活的無常;死的輝煌;歸的自由,人生難得睜開雙眼,便見大空間。」講求的是救苦度世,捨身證法。
而道家更是三教中我最喜愛,喜歡的理由倒不是他的觀念,而是許多神奇古怪的傳說皆由此而起,如八卦陣衍,地理風水,五行相剋,六角相依...
說了這麼多,到底跟這篇主題有什麼相關呢?
<< 最後一站 >>
上海建築大師 - 登琨艷。
仔細一瞧,略高於五尺(一尺三十公分)的身材,頂著如太陽般地耀眼的天靈蓋,一襲普通地再不能普通藍色灰格子襯衫,唯一特別是那清澈如水,有如剛出生嬰兒般沒有絲毫混濁染色的雙眼。
當他眼神漸漸往你身上打量,緩緩游移到你的靈魂之窗時,忽然一道銳利眼神彷彿穿過雙瞳,直接在大腦中靜靜地走著逛著,與沉睡在腦中許久的意識對談,而自己卻如待宰羔羊般,一股想閃躲卻躲不掉的無奈硬生生地架著四肢百骸,連動都不能動地無助隨著血液流動全身...
這麼了不起!!!
接著開口閉口皆是老莊、儒家與釋家哲學,皆令我們這代(他稱之為不讀書的這代)汗顏。
而設法想搭上話的我們,更是顯得無知,因為根本就是無從講起,他隱隱然就有股古代(那種只在歷史課本或武俠小說才會知道的)士人才有的高風亮節氣勢,真是令人生畏...
只可憐了我們老師,必須設法跟上他的腳步與思維,免得她那代也是「不讀書的那代」!
(那可憐的老師!)
(有沒有文人的器息啊?哈哈~)
(這棟建築相當地奇妙!他是沒有燈的,卻能如此明亮!首先,先在屋頂處留下幾的縫隙,讓陽光灑下來,接著,樓梯旁的牆壁是一面大鏡子,用來增加光線亮度...)
(還不夠?那就用上面那幾顆奇怪的圓球,反射光線...(其實,下面還有魚缸,也用水反射光線))
(這個是照鏡子裡面的人唷!大家的pose都不錯,只可惜了最旁邊那人,應該是不小心恍神了才對!)
(這是條長廊,嘿嘿!其實,我一直覺得這張人人各有特色,照得還不差啦!只不過後面那兩個人...唉~)
(不覺得有股拍封面雜誌的感覺嗎?)
(四人難得合照,而也光線灑得恰如其份...)
(ㄟ!大概是大頭狗上身吧!)
(我其實很想笑!)
(嘴角,已經忍不住上揚了...還有,我怎麼覺得姿勢跟上一張沒什麼兩樣咧!真是厲害唷!)
(唉~這隱士一點風範都沒有!想出鋒頭到瘋了,頭這麼大!)
(我比較有俠士的味道,嘿嘿!)
(根據青潣的阿嬤說:我們像兄妹? 說實在應該是我吃虧,因為我很聰明,哈哈!)
(妳...是在教訓我嗎?)
(請注意我的手,那個可以說明一切我並沒有意思的意思...哈!)
結語。
遊記是有寫完的最後一個字,好比出遊也是有結束的一天。
遊記卻沒有停止結束的一刻,好比照片中四人到現在還好好地活著演故事....哈哈哈哈哈!
這結語真遜!
PS:不能亂開木瓜的玩笑,大忌!這是旅程中唯一的教訓...